中文 ENGLISH
钟南山院士呼吁:要像量血压一样查肺功能
时间:2018-12-26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记者魏雅宁)  11月21日是世界第17个慢阻肺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权威专家钟南山领衔的广医一院呼研院专家团队开展了包括讲座、义诊在内等一系列公益活动,详解慢阻肺防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慢阻肺患者超九成属轻度要早诊早治

我国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慢阻肺患病率明显增加,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十年间增长67%,患病人数也从4300万增长到9990万,接近1亿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最常见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是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人感觉不到的疾病。”钟院士指出,慢阻肺就是其中一种。但提到慢性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也逐渐知道要控血压、血糖、血脂,以免病情进展、加重甚至引发各种并发症。可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只关注极少数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诊治,忽略了绝大多数轻度的患者。而事实上,慢阻肺的病人群体中,I-II期轻度的患者超过90%,绝大多数症状轻或无症状。而当前慢阻肺治疗的困难、病程可逆性极小的主要原因就是晚诊晚治,远落后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放在早期诊治的理念。

“事实上,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病。”钟院士认为,应对慢阻肺,应以预防为主,主动戒烟、避免生物燃料及避免长期空气污染,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对中重度的慢阻肺,应更加重视非发作期的维持治疗。他建议业界把慢阻肺防治“从来都不太早,从来都不太晚”的提法改为“从来不够早,从来需维持”。

钟院士呼吁建立全国性规范化肺功能检查平台。肺功能检查是慢性气道呼吸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希望能尽早搭建全国性慢阻肺规范化诊治与适宜诊疗技术普及推广平台建设,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并制定肺功能检查技术规范和国家行业标准。

钟院士建议社区面对以下4类人推广肺功能普查:1.大于40岁者;2.吸烟人群;3.职业气体污染人群;4.长期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任何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并伴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做肺通气功能检测排查慢阻肺。

广医一院广州呼研院主任医师郑则广教授:患者要“动起来”避免肌肉萎缩

“在慢阻肺的患者当中,骨骼肌肉萎缩和体重减轻是常见的肺外表现之一。肌肉萎缩会对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一活动就加重。也因此,有些患者不愿意运动,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呼吸困难。

“其实不运动反而不好。”郑教授说,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如果5周不活动,臀肌、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缩2%~12%,肌力下降20%~22%,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骨质丢失。健康人不运动尚且如此,慢阻肺病人再不运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对身体的影响更大,长此下去恐怕连走路都会有困难。

郑教授说,对于慢阻肺的治疗,除了药物,还要重视康复治疗。在护士的配合演示下,郑教授现场讲解了如何进行呼吸康复治疗,并指出,有些慢阻肺患者因动辄呼吸困难产生了运动焦虑,因此忽视了运动对于呼吸康复的作用。

郑教授建议家属要鼓励患者“动起来”,只有合理地进行康复锻炼,肌肉力量和肌力才会随着增加,以帮助呼吸困难逐步缓解。